工作动态
万水千山总是情 ——我校78级林学、经济林专业校友毕业30年聚会侧记
时间:2012-10-29 来源: 作者: 点击:
学记团 梁晨 池禹 黄亚南
10月2日,校园里惠风和畅,丹桂飘香,中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和着校歌的旋律欢快起舞。“校友永远是学校最亮丽的名片,母校因你而骄傲”,在图书馆报告厅前的这条横幅格外引人注目。
当天上午,我校78级林学、经济林2个专业共6个班的校友重归母校,这是他们毕业30年后的第一次大聚会,昔日的同学少年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。经过岁月的洗礼,扎根在祖国各地的78级校友们,跨越万水千山的阻隔,如游子归家般汇集到这里,携手并肩话当年。
“这个是1班的班长!我还记得!”
像多年前赶去教室给学生上课一样,年迈的老教师很早就赶来参加这次聚会。“我教78级林学3、4班的植物学时才30多岁,学生们还说我好年轻呢!”回忆起30多年前给学生上课的情景,朱桃英老师笑着说。“这么久没见,我们恐怕会记不得学生的名字了!”吕传珍老师也感叹着。不一会儿老教师们都到齐了,记者提议给他们照一张合影。“你最漂亮,你站中间!”当年教昆虫学的老师李去惑教授打趣地对吕传珍老师说,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。秋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苍苍白发上,把这些古稀老人的张张笑脸映衬得格外精神。
9点半左右,两辆满载着校友的大巴先后驶进校园。校友们一下车就急忙在人群中寻找起昔日的同窗和恩师来。他们亲切地握手、拥抱,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难忘的大学时光。当时的林学院也是男生多女生少,林学班仅有的5名女生被称为“五朵金花”,大家聊得起兴时,姐妹花们互相爆料起当年男生给女生起的外号:“于翠萍叫‘宁死不屈’哈哈!因为她总是来去匆匆的,像个男生。平时不爱说话,每次她一走进教室,大家就说‘宁死不屈’来喽!”“黄新民叫‘林妹妹’,因为她身体比较娇弱……”“不过就数‘宁死不屈’最有名了,你一说,全年级都知道!”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开起了玩笑。
经济林1班的班长杨海华很豪爽地对记者说:“我们那时候在中南林读书是很自豪的,同学们很团结,不光学习劲头足,搞活动也是非常积极的!”谈话间,这位班长的目光落在吕传珍老师的身上,他刚准备跑过去,没想到老师一眼就认出他来:“这是经济林1班的班长吧,我还记得呢!”吕老师激动不已。杨海华紧紧握着恩师的手,久久不愿松开。
30年的时空变迁,师生情谊在这一刻凝聚成为无声的力量直抵内心。
“工厂的房子,大学的牌子,农村的样子!”
30多年前的中南林学院坐落在怀化溆浦县大江口的山沟里,有些教室甚至建在“威虎山”上。78级林学、经济林专业的政治辅导员谢友洪老师这样描述:“那时的生活条件是很差的,在山沟里办学,有时候连用水问题都解决不了,都是同学们从山脚下提水上来的。总的来说就是工厂的房子、大学的牌子、农村的样子!”
但是,艰苦的条件丝毫没能压抑这群年轻人对快乐生活的追求。“当时我们经常举办文艺演出,有专门负责演出的文工团,我做过舞台设计、参加过合唱、吹奏过乐器,还给人化过妆呢!”经济林专业的李建伟对当时的校园生活仍然记忆犹新,兴奋地聊起自己的大学经历。林学专业的陈介南还谈到去大山里探险的故事:“学校附近没有什么可以游玩的地方,所以闲暇时我们就结伴钻到莲花洞里,去体验《湘西剿匪记》里面的惊险,别有一番风情!那时还帮农民摘柿子,而且农民会送一些给我们作为酬劳,那真是难得的美味!”
艰苦的物质条件与同学们苦中作乐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校友们话语间透露出的幸福感让人羡慕不已。当理想的光辉照进艰难岁月,同学们一起克服困难的点点滴滴便积淀成了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。经济林2班的金旻回忆起大学时光满怀着感激:“过去的办学条件是苦,但是我们心里很甜。也正是那样的年代,才让我们的班级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!”
“ ‘大江口精神’的传递就靠你们了!”
78级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,因为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,所以师生们对学习都是热情高涨。说到学习成绩,谢友洪老师竖起大拇指自豪地夸赞着那批学生:“他们这6个班的学生,成绩个顶个地好,平均分大多数都在90分以上!”林学专业的于翠萍回忆起辞世已久的恩师潘维畴教授时说:“潘老师非常敬业,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而且患有心脏病,但他还坚持亲自到野外生态研究站指导同学们测量实验数据,每次想起来都会很感动。”与老师们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的珍贵时光成为这批学生最温馨的记忆。
如今30年一晃而过,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各自的事业上都颇有成就。
记者从校友会办公室了解到,78级的校友们主要活跃在林业、生态和旅游等相关领域。他们大多数已成为骨干、精英和领军人物,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碧水源董事长,中国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,多项污水处理专利的主要发明人与设计人文剑平、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、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、中国林业出版社社长金旻、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广兴、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领袖企业EDSA的东方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等等……这一串串闪亮的名字,是我们中南林科大骄傲的名片。
正像徐国桢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所言:“这届学生之所以优秀,是当年的‘大江口精神’铸就的,那种艰苦奋斗、勤俭办校的精神鼓舞着他们。而作为一个老师来讲,我最亲切的日子,就是和我的学生们吃住在一起。”坐在台下的同学们也对徐教授的话深有体会。“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影响,可以说是一生的财富。”“现如今‘大江口精神’的传递就靠你们了!”一位校友在被问及对后辈中南林人的希冀时,语重心长地叮嘱。
聚会过后,78级的校友又像30年前一样从中南林走出去,奔赴祖国各地继续建功立业,而他们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则将在这片湖湘热土上发扬光大。尽管双鬓已有些许斑白,皱纹爬上额头,但是任时光荏苒,校友们挺起的永远都是中南林的脊梁!即使走遍万水千山,情谊永远历久弥新。
